1、D229/128 《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 本书编写组编著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有关方面组织编写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一书。本书紧密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新战略新论断,对100多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解答,系统全面阐释了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义,有助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
2、G647.38/242 《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朱钧陶著
本书以进入大学的新生为起点,根据大学生每个阶段的差异性,剖析其各阶段的生涯发展特点和方向,探究职业生涯管理能力的递进式提升。主要内容包括新时代职业生涯教育、从新生到毕业生的探索与把握、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与适应、从职场小白向精英迈进的准备与沉淀,从职业适应到担负时代责任的信念与自信。为读者理清进入大学后生涯各阶段的不同特点,通过自我分析探寻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学会在成长中与他人相处,树立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全书整体架构合理,思路清晰,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具有一定的教学指导意义。
3、I247.51/104 《中国人民的脚步声》 杨朔著
《中国人民的脚步声》是“红色经典文艺作品口袋书”项目之一种。该项目邀请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强强联手,遴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红色经典文艺作品100部,以更符合当下读者阅读习惯的“口袋本”形式分批出版。 《中国人民的脚步声》收录杨朔创作于中国革命不同时期的三个中短篇小说《红石山》《望南山》《北线》。《红石山》写于抗日战争后,描写宣化龙烟铁矿工人同日本帝国主义英勇斗争的故事,是中国较早反映工人斗争生活的中篇小说。《望南山》和《北线》则是杨朔于解放战争时期,担任新华社记者和部队政治工作所写,《望南山》描写日寇投降后,东北地区察南翻身农民为保卫胜利果实,同国民党军、地主武装进行斗争的故事;《北线》则描写解放战争期间一支解放军小部队转战华北,勇敢顽强地同国民党军战斗的故事;这些作品以明快和热情的笔调,描绘了人民子弟兵的英雄行为、献身精神和成长过程。全书集中书写了晋察冀边区人民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斗争的侧影,三篇小说创作时间与新中国的炮声紧紧相随,可谓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胜利的“脚步声”。
4、B516.47/53 《尼采的微言大义》 刘小枫著
尼采是二十世纪颇具影响力的革命性思想家之一,即便放眼整个思想史的坐标,尼采的地位依然堪称举足轻重。理解尼采,已然成为理解二十世纪以及未来世纪的关节。二十年前,刘小枫教授发表《尼采的微言大义》,随即引发坊间热议。二十年间,作者一直致力于理解尼采,而这种努力实际更多着力于阅读柏拉图。本书收集了作者晚近几年所写的数篇习读尼采札记,与二十年前备受争议的文章合在一起,记录了作者认识尼采的学习进程。
“尼采的教训既是我们思考的路标,也是我们的思想绊脚石。”本书虽立足理解尼采,却以整个西方文明为经纬,视野开阔,发人深省。
5、I267/3958 《梁晓声散文精选》 梁晓声著
本书收录了梁晓声关于个人成长和人生价值思索的经典散文篇目。 这里有理想主义者梁晓声犀利的一面——用文字叩问社会良知,探寻时代脉搏;也有温情、感性和质朴的一面——用细腻的笔触,写母亲的逝、父亲的老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他的文字真挚、忧郁、深刻、豪迈,充满深切的人文关怀。
6、G641/47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 于超著
本书主要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实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理论方面不仅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导,还阐述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理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以及直接理论依据;在实践层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工作现状、主渠道、重点环节、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危机预警处理、实践创新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分别进行了论述。应该说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与研究,以期通过这些文字能够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仁交流,期望能够为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的新人有所指导,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更多的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解和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7、D920.0/342 《法理·法意·法治:法治中国建设与区域法治研究》 戴小明著
本书聚焦法治、思考法理、体悟法意,对法、法治、德治、善治等进行了结构性理论阐释和通俗性思想表达。
法理是法律精神(法意)的学理解释,是法律制度形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底蕴。全书聚焦法治,思考法理,体悟法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遵循,以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为主线,以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基本原理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消化、吸收域外法治文明养分,致力法治中国理论与实践探索,构建中国法治话语,用中国法治话语阐释中国法治实践,用中国法治实践升华中国法治理论;从文化视角切入,在历史经验、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中,坚持政理、法理、道理和学理贯通,解读法律,关照法治,诠释法理,对法、法治、德治、善治等进行结构性理论阐释和通俗性思想表达,探求法律原理与真谛;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宏阔视野,从区域法治的演进脉动和生成逻辑中,探寻区域法治的理论机理、价值功能与未来前景,总结考察区域法治的鲜活实践经验,将民族区域法治归类于区域法治的学术范畴,丰富区域法治研究内容,开拓中国法学理论视界,着力以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的融合共进助推新时代中国法学创新发展。
8、C912.6/81 《看不见的影响力:社会心理学》 (美)金伯莉·J·达夫著
我是谁?他人如何看我?
我又为什么会这样看待他人?
为什么面对同一事物大家会有不同的态度?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作为一种看不见的影响力,社会心理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不见的影响力:社会心理学》将带领我们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我们生活其中、却又不甚了解的世界,去重新发现自己以及他人的态度和行为背后的社会心理。
9、D267.6/46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王庭大,唐景莉主编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本书共分五章,全面分析了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价值定位,指出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的实施路径等。
10、J05/33 《大学生艺术鉴赏与实践》 管阳,唐瑞林,王婷婷主编
本书的编写旨在让大学生成为一个感情丰满、境界高远、审美判断力发达的人。我们将和大学生们共同鉴赏中外古今大量的艺术作品,帮助大家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通过本书的学习,希望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基本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产生积极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从而使人格不断完善。全书共分为七个项目,内容包括:大美的传承:美育与艺术;社会的映像:文学艺术;动人的旋律:音乐艺术;五彩的神韵:绘画艺术;线条的气韵:书法艺术;人生的映像:舞蹈艺术;银屏的天地:影视艺术。我们将共同走进艺术的殿堂,在文学、音乐、绘画、书法、舞蹈、影视的世界里畅快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