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2-0/181 《论党的青年工作》 习近平
这部专题文集,收入习近平同志关于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文稿60篇,其中部分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党的未来和希望。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规律,加强党对青年工作的领导,召开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出台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印发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以党中央名义发布的少先队工作文件,部署共青团改革,推动青年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同志围绕党的青年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的青年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建设什么样的共青团、怎样建设共青团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把我们党对青年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为做好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更好团结、组织、动员广大青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2、I253/299 《不负韶华:百年青春榜样》 余玮,吴志菲著
青年往何处去,中国就往何处去。 无论是风起云涌的年代,还是烽火连天的岁月,无论是艰苦创业的年代,还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无论是搏击改革开放的大潮,还是投身新时代的伟大事业,一代代青年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齐奋进,用理想的光芒照亮人生之路,用青春的激情唱响奉献之歌。《不负韶华:百年青春榜样》以时间线索为经、与之相对应的青春符号为纬,围绕百年共青团这一主题,用文字讲述榜样事迹。高君宇、王新兰、张思德、雷锋、陈景润、许海峰、郎平、张海迪、杨利伟、全红婵……从觉醒年代的急先锋到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本书在追寻中发掘、记录,还原不同青春榜样在不同时代的历史坐标上的符号意义,为他们集中“立传”,为共青团百年献礼。
3、D631/554 《公安文化概论》 郭文丽等著
本书为中国公安大学文化建设项目立项课题。公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新时代为学习贯彻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公安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公安大学教学科研团队,结合多年的总结研究,采取全视角、多元化、递进式的培养路径,在培育学生文化自觉、夯实文化自信力、开拓文化创新能力、继承文化担当重任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对公安文化的认知,培育、塑造和传播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切实增强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全书内容共分六章,包括公安文化基本认知、公安文化功能、公安文化构成形态 、公安文化历史进程 、公安文化建设实践 、公安文化自信。本书作为公安大学研究生教学基础课教材,内容通俗简洁,旨在培养学生。
4、K203-49/82 《以诚待人 讲信修睦》 欧阳祯人
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15个重要启示。本书面向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海内外读者,特别是国内的年轻读者,着重对其中关于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思想进行了阐发。“以诚待人,讲信修睦”的核心思想是“诚信”。“仁爱”“诚信”是儒学的核心价值观,是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核心的道德价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且是有生命力的价值理念,是当下与今后较长的时期我国社会生活中最需要的道德价值。全书从众多中国古代典籍中,选取100余条经典名篇、名段、名句原文,对其进行准确精练的注释、通俗易懂的译文以及富有时代意义的解析。一方面,突出了“当代价值”:结合新时代中国的治国理政实践,为当代读者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另一方面,突出了“世界启示”: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中国方案。
5、B84/172 《心理学基础》 罗扬眉主编
《心理学基础》分为五篇。第一篇由第一、二、三章构成,概述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对心理的概念、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心理的生物学基础及个体的心理素质结构。第二篇为第四章,介绍了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第三篇由第五、六、七章构成,内容是心理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即“知”、“情”、“意”。第四篇由第八、九章构成,内容是心理的特征系统,包括对能力、智力和人格的介绍。第五篇心理学的应用系统包括最后三章,其内容是作为教师需要了解的发展心理、学习心理、社会心理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6、D912.14/8 《警察发哲学论纲》 孙振雷,孙卫华著
《警察法哲学论纲》由河南警察学院孙振雷教授与孙卫华副教授撰写,共分为从哲学到警察法哲学的进阶、警察与法、警察价值与警察任务、警察权与警察职权、警察关系与警察法律关系、警察行为与警察责任、警察行政与警察刑事等七章基本内容。全书次系统提出了警察法哲学是对警察法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思考这一观点,并次对警察法哲学学科定位和基本范畴进行了系统梳理,对若干警察法学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书不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于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深入推进警务法治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7、G02/14 《三维文化:通向未来的文化模型》 朱阳著
这是一本从次从原理上,从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同时来认识和定义文化,并提出建构一个不断走向未来的文化模型的书籍。这本书的特点是其打通了文理学科的界限,打通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阻隔。次将文化分成不同的维度,此成果是在综合了社会科学、人工智能、神经学、基因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现代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8、G642.0/30 《大学教育的再构建:向促进学生成长的大学转变》 (日)金子元久著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社会和年轻人值观的变化,世界各国的大学教育都正面临着需要进行根本性的反思和变革的挑战。本书通过对日本大学教育和学习的大规模调查结果的分析,宏观阐述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通用能力,确立自我认知的系统化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大学教育和就业能力获得的关系。
本书是深入浅出地解析日本高等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所在的理论性书籍,也是运用数据统计进行实证性分析的范例。书中所阐述的问题也是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共同课题。为高等教育研究和院校研究的高校师生,以及从事政策决策和教育管理的行政人员的之书。
9、I711.45/52 《灰耳朵》 (加)李一洋著
《灰耳朵》的故事,发生在作者李一洋创造的奇幻世界。尽管这是一部奇幻故事,却与现实社会有惊人的巧合。因为现实社会中,就像《灰耳朵》第一页的描述“三个夜晚之后,暴风雪就会到来”一样,初稿完成后的三天,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暴风雪来临的前夕,少年铁箭棱因为寻找自己走丢的第一匹马“灰耳朵”,意外闯入了部落起源神话中的杉林。期间,铁箭棱与父亲野猪皮从对峙到和解,也逐渐获悉自己身世的秘密。故事虽然奇幻,但是与现实的中国北疆游牧民族,有着天然的情感交叠。
10、K825.6=72/6 《傅雷家书》 傅雷著
傅雷的信在文革中遗失了,其时傅家家产尽数被抄,傅聪的信也未能幸免。十几年后的一天,上海音乐学院在一间装扫帚等杂物的四平米小屋里,发现了傅雷的一些遗物,其中包括一个黑纸包裹的练习册,标题是《聪儿家信摘录》。1986年,傅聪得知此事后,却坚决不同意发表这些信,因为自感年轻时思想和文字过于稚嫩,无法与父亲相提并论。因此以前各个版本的《傅雷家书》往往只是傅雷一人的独白,我们只能想像或猜测傅聪如何回应他的父亲。
在信件中傅家人探讨音乐艺术、文学创作的深刻与高度,傅雷为傅聪纾解艺术道路上的心绪问题:“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也兴奋地交流刚看的戏剧电影,“常香玉的天生嗓子太美了,上下高低的range很广,而且会演戏,剧本也编得好。”
这些家信更因傅雷一家在时代悲剧中的命运变幻带有悲凉的感染力,傅雷在写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中沉重地说:“生活中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改造,向一切传统、资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与习俗作斗争,我们必须抛弃所有的人生观和旧的社会准则。”